资料信息全部由该注册用户自行编写,所有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金投网不做任何保证。金投网未授权任何平台与用户私加联系方式,请勿轻信且不要将您的个人账户信息与资料透漏给他人,任何用户私加联系方式由此带来的账户与资金损失都由用户自行承担。
美联储古尔斯比:如果经济体系出现积极的供应冲击,就不会再需要等待降息。
美联储古尔斯比:1月份就业数据中总工时的疲软表明报告并不像总体数据所示的那么强劲。
美联储古尔斯比:劳动力市场维持强势,将减轻美联储在就业目标方面的担忧。
声明显示,也门胡塞武装表示,他们使用弹道导弹对以色列埃拉特市进行了一次军事行动。
美国国务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2月4日至8日前往沙特阿拉伯、埃及、卡塔尔、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
【夜盘主力合约收盘】截至3:00收盘,伦铜跌0.71%,伦铝跌0.58%,伦锌跌0.75%,伦铅跌0.19%,伦镍跌0.09%。
美无铅汽油期货主力刚刚突破2.1600美元/加仑关口,最新报2.1599美元/加仑,日内跌1.59%
【夜盘主力合约收盘】截至2:30收盘,沪金主力合约跌0.03%,沪银主力合约跌0.42%,SC原油主力合约跌3.07%。
摘要澳大利亚朗塞斯顿10月2日(路透社)——由于炼油厂维护减少了需求,且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开始显现,9月份亚洲原油进口量连续第二个月下滑。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收集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9月份全球最大进口地区的石油进口量为2495万桶/日,低于8月份的2522万桶/日。 9 月份的进口量也比 7 月份的 2792 万桶/日减少了近 300 万桶/日,这是 2023 年迄今为止的最高月度进口总量。伦
澳大利亚朗塞斯顿10月2日(路透社)——由于炼油厂维护减少了需求,且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开始显现,9月份亚洲原油进口量连续第二个月下滑。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收集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9月份全球最大进口地区的石油进口量为2495万桶/日,低于8月份的2522万桶/日。
9 月份的进口量也比 7 月份的 2792 万桶/日减少了近 300 万桶/日,这是 2023 年迄今为止的最高月度进口总量。伦敦证券交易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8月和 9 月的进口量是 2023 年迄今为止最低的两个月。
进口下降背后有两个根本原因,其中临时因素是炼油厂的季节性维护,该维护从 9 月开始,持续到 10 月。
目前正在进行定期维护的炼油厂包括信实工业公司(RELI.NS)位于印度贾姆讷格尔的 124 万桶/日综合炼油厂、越南Nhgi Son 炼油厂、SK Energy 位于韩国的蔚山炼油厂以及台湾的 CPC。
炼油厂往往会在定期维护之前提高利用率,以增加产品库存,但随后会在周转期间削减原油采购量。
9月份原油进口下降的另一个因素可能是油价上涨,在OPEC+主要成员国沙特阿拉伯表示将自愿减产100万桶/日后,油价从7月份开始上涨。
布伦特原油期货从6月28日每桶71.57美元的低点反弹至9月28日每桶97.69美元的高点,涨幅达36.5%。亚洲9 月份原油进口下降可能只是需求对油价飙升作出反应的开始,因为上个月抵达的货物很可能是在 7 月份安排的,而这正是近期上涨的开始。
油价上涨有几率会使第四季度进口量减少,特别是考虑到炼油燃料的强劲利润率和美元走强,柴油和汽油等燃料的零售价格涨幅超过了原油价格的涨幅,这提高了别的货币的成本。
亚洲原油需求的主要未知因素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据信在价格较低时中国也积累了大量原油库存。
根据官方数据计算,中国 8 月份商业或战略原油库存每天增加约 132 万桶。今年前 8 个月,中国库存增加约81 万桶/日,总计约 1.97 亿桶。中国没有披露流入或流出战略和商业库存的原油量,但可以通过从进口和国内产出的原油总量中扣除加工的原油量来进行估算。
伦敦证券交易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 9 月份进口量为 1,153 万桶/日,低于 8 月份的 1,249 万桶/日。2023年迄今为止,中国库存的强劲增长使其炼油厂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削减进口,同时仍增加燃料出口,以利用炼油产品(尤其是柴油)的高利润率。同样明确的是,中国正试图最大限度地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打折原油,同时最好能够降低从沙特阿拉伯进口更昂贵的石油。
俄罗斯是中国9月份最大的供应国,供应量为181万桶/日,超过了沙特阿拉伯的144万桶/日。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亚洲第二大进口国印度也在增加对俄罗斯原油的进口,9月份到达的俄罗斯原油数量为 153 万桶/日,高于 8 月份的 138 万桶/日。
尽管折扣从上个月的每桶 5 美元至 6 美元缩小至每桶 4 美元至 5 美元左右,但来自俄罗斯的进口仍有所增加。第四季度亚洲石油需求的主体问题是近期价格持续上涨对需求的影响有多大。燃油价格持续上涨可能会重新引发通胀,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央行可能会重新加息或推迟降息,这一些因素可能会打击消费者信心和支出。
免责申明用户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自己的观点,所有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金投网不做任何保证。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金投网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与用户私加联系方式,请切勿轻信且不要将您的个人账户信息与资料透漏给他人,任何用户私加联系方式由此带来的账户与资金损失都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