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中国人群泛基因组联盟(CPC)发布了一份题为《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的报告。
这其中,最严重的担忧是,外国科学家是否会利用这份泛基因组参考图谱,研发出专对于中国人的基因武器?
在中国科学界,复旦大学的徐书华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叶凯教授带领了一项重大的研究项目,这不是一般的研究,而是涉及到人类基因组学的深度探索。
他们与国内26家科研机构联合发起了中国人群泛基因组联盟(CPC),该联盟的成立旨在发挥我国在基因组学领域的优势,建立我国自主可控的人类基因组资源和核心技术。
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在于,其最大的目的是为我国建立一套专属的参考基因组和泛基因组资源和分析体系。
这将有助于我国在人类基因组学领域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从而为精准医疗的发展提供支持,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强大的科研支撑。
使用的是最新的技术,这种技术能深入到基因的每一个角落,最后他们得到了116份高质量的基因数据。
这份图谱大概有3.01GB,就像一本超级大的字典,里面包含了大约1.9亿个新的基因序列,这些都是新添加的内容。
这份图谱还包含了大约590万个小的变化和大约3.4万个大的变化,涉及到了至少1367个不同的基因。
就像一份详尽的地图,这份基因图谱可能会让我们了解一些只有中国人才有的特殊基因特征。
例如,是否有一定的概率会有外国科研机构通过这一个基因图谱,研究出专对于中国人的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听起来好像科幻小说里的概念,一种可以精确锁定特定族群的毁灭性武器。
在我们的想象中,这样的武器无疑具有极大的威力,还可以引发世界的末日。不过,这个概念真的能从科幻小说走进现实吗?
首先,基因武器理论上确实存在,因每个种群的基因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理论上能够最终靠这些差异找到特定的基因标记,制作出专门针对某种族群的基因武器。
但实际上,这一过程极为复杂,涉及到的科学技术难度非常高,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实现。
其次,就算是最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也仍旧没办法精确地对人类的基因进行编辑。
CRISPR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工具,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科学家们对生物的基因做修改,就像修改电脑文件一样
我们不知道基因武器在生物体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不知道它会如何传播,更不知道它会对整个ECO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可以说,基因武器不仅对目标族群构成威胁,也对全人类、甚至全球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所以,虽然从理论上看,基因武器是存在的,但是在现实中,它的存在更多的是在科幻小说中。
这并不说明我们可以对基因科学掉以轻心,正因为基因武器的可能性,使得我们对基因科学的探索与保护特别的重要,咱们不可以因为基因武器的实现难度大,就忽视对基因科学的研究和保护。
在我们深入理解人类生命奥秘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每个人的基因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我们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基因密码。
这些密码的研究可能揭示出人体的各种秘密,例如我们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者我们的生长发育情况。
在CPC的新研究中,他们发现了亚洲人群特有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与疾病易感性及表型多样性有关。
这些发现提醒我们,对基因科学的探索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治疗各种疾病,而且也揭示了将人群专属高质量泛基因组用于基因组学和医学研究的潜力和必要性。
例如,保险公司可能会根据人的基因信息来决定是不是给予保险或者调整保险费用。
例如建立严格的法律和法规,加强公众的基因科学教育,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倡导公开透明的基因研究等。
相反,我们该利用我们的知识和技术,来保护我们的基因信息,防止其被滥用,同时也推动基因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始终相信,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基因科学,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1.首个中国人群专属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复旦、西安交大、中国医科院等团队发布成果2.专家点评Nature|“中国人群泛基因组联盟”发布一期研究进展3.基因信息的收集和应用:是机遇还是风险?4.中国人基因组中隐藏的特殊基因序列首次被揭示,复旦等26家单位的合作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