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抱怨模式为什么国家不推广,如果国家推广了,就会遍地,农民日子都好过了,这么好的事,为啥不做?
将90%以上的农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目前只剩下几百亩土地了,如果全国农村都这么学,耕地红线就是个摆设,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事,比天都大。已经存在的违规现象,没有被清退处理,已经是网开一面。
既然说是全国推广,那肯定有配套政策支持,要么是土地要么是资金要么是人力,不然光口头支持,没有意义。
要资金支持,你能贷款16亿,我北街村也要同等资金支持力度。你揭不开锅的时候,临颍县用3000万财政资金给续命,我北街村东街村西街村凭什么不给同等待遇?
你可能说了,资金支持也要看人看项目看能力,有选择有取舍就好,金钱上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
鼓励发展集体经济,但不是不分青红皂白搭个集体经济架子就给钱,有选择有条件的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有人为什么还要整天念叨国家没推广?要咋推广?你有能人王宏斌,我北街村没有,一推广就能复制一个王宏斌出来?
别说其它村复制了,集体经济一代强二代衰的例子,不胜枚举。华西村刘庄东岭村包括周家庄,都是如此。王宏斌退休以后会是啥样子还要打个问号。
村村都是,农民都不出村内部就消化了,现在的外来工人怎么来?更别提城市工业化需要的劳动力怎么来?
有些人所说的推广,最后的结果就没有工人了,工厂都得歇菜。这就是推广的意义吗?推广的最后自己停摆?自相矛盾不?
王宏斌难道不知道先用本村村民?肯定是不够才招聘外来工人,全用本村村民也行,有多大力赚多大钱,工厂关一些,生产规模小一些也能将就。
但是带来的后果你肯定不干了,因为最让你自豪的福利体系要缩水甚至崩塌,工厂没有规模效益,可能小摊子都维持不住,最后全得破产,村民喝西北风。
每个村依据自己条件发展集体经济,受农村条件限制可选择的行业和项目不多,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本县本市本省都搞农产品加工,产品卖给谁?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强者通吃,即使农村工厂办起来了,也会面临竞争内卷,分分钟大面积倒闭。强如华西村刘庄东岭村,说拉胯就拉胯。全国村村办工厂,还能存活的很好,把全世界的市场都拿下来,都产能过剩。
而且现在是全球化竞争,低端产业没有竞争力,高科技高端制造业服务业,农村没条件没能力搞,国家有限的资金不重点关照关乎国家命运的重点行业领域,而去无条件推广支持投入到农村低端工业,这逻辑即使我们老百姓的脑子,想想都不可能,更别说决策层的眼光和全局智慧了。
当年号召全国学大寨,因为大寨不要国家一分钱,还给国家多交粮食。包产到户政策不需要国家多花钱,改革生产关系就可以释放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业产值和生活水平,可以无门槛全国迅速普及。
要推广,国家要牺牲耕地红线,要大量资金支持,即使强行推广还会带来严重负面后果,比如市场饱和竞争内卷,低端产业扎堆影响产业升级,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我们的祖国改革开放以来依赖的比较优势荡然无存,还有今天的工业大国和工业强国吗?城镇化水平不提高,长期处在低水平,还有什么集聚效率?占国民经济大头的服务业还怎么发展?
现在国家政策就很好,鼓励各个地区因地制宜,统分结合,百花齐放,不是追求单一模式的遍地开花,人民公社时期铁板一块的教训,咱们不可以再重蹈覆辙。
因此,推广遍地不具有可操作性,作为一个特殊意义的宠儿,享受到的关注和支持,不可能扩大到全国每个村。
民享受的福利中,最大一项是住房。在集体土地上建集体宿舍,不用出钱买地,其他都是成本价。这么一套住房,造价充其量不到十万。若在城里打工,三至五年收入省下来的积蓄就能轻松搞定(政府还有建房补贴)。当初贷款十几个亿,想必就有部分资金用于建房支出。的住房是没有个人产权的,反观另外的地方,现在各地农户普遍住上自有产权的新楼房。各地农村的孩子同样享有义务教育,乡村的医疗保险制度也日渐推广普及。
说不好的是棒杀。 说好的是捧杀。 所以从来不发表评论。我认为王宏斌真的很清楚,是个聪明透顶的人。